|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辖区导航 > 沙洋县

沙洋县

关键词:荆门市,沙洋县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荆门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hbjm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5405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沙洋县辖五里铺、十里铺、纪山、拾回桥、后港、毛李、官垱、李市、马良、高阳、沈集、曾集、沙洋13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50个村、29个居委会。国土面积204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23万公顷。县城规划区面积19.96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2.6平方千米。总人口62.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054人,人口出生率8.43‰,人口自然增长率2.85‰。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14亿元,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74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31.17亿元,增长25.6%;第三产业增加值30.23亿元,增长14.5%。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36.1:32.4:31.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2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2.4个百分点。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516人,增加1195人。年内培训再就业人员5679人次,安排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84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0308元和5799元,增长15.2%和11.7%。
  坚持把做强工业作为推动沙洋跨越发展的根本支撑,千方百计培育大企业、培植大产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9.7亿元,增长49.4%,占全部规模企业总产值的59.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68亿元,增长53.6%;实现税收1.73亿元,增长34.0%;实现利润0.93亿元,增长108.4%。实现销售产值64.87亿元,增长52.5%;产品销售率达97.2%。全年新增规模企业40个,关停2个,净增加38个,增长37.6%。139个规模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6.73亿元,增长53.4%;实现工业增加值20.89亿元,增长48.3%。其中,新增企业40个,实现工业总产值6.4亿元。具有三级以上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8个,共实现建筑产值1.71亿元,增长55.0%;实现利润401万元,增长5.0%。实现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28万平方米,增长82.5%。
  坚持把发展循环农业作为推动沙洋跨越发展的产业基础,千方百计培植大龙头、建设大基地,大旱之年农业丰产增收。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45亿元,增长6.0%。粮食播种面积7353.33公顷,增加1893.33公顷,增长2.6%;总产量64.62万吨,增加2.01万吨,增长3.2%。油料播种面积45853.33公顷,增加6.67公顷;总产量11.76万吨,增加0.34万吨,增长3.0%。棉花面积7126.67公顷,减少1073.33公顷,下降13.1%;总产量9568吨,减少190吨,下降1.9%。生猪出栏87.22万头,增加24.33万头,增长38.7%;年末生猪存栏52.47万头,增加3.21万头,增长6.5%;家禽出笼1357.1万只,增加418.59万只,增长44.6%;禽蛋产量4.78万吨,增长67.5%。全县水产养殖面积21560公顷,增长2%,水产品产量15.08万吨,增加3.07万吨,增长25.6%。农业机械总动力拥有量55.62万千瓦,增长11.8%。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农业增效壮龙头,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促成沙洋粮食收储企业与中储粮的合作,成功引进立夫食品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龙池、环星、楚玉等3个省级龙头企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8个,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45.2亿元。围绕结构调整建基地,形成优质稻、优质油、优质棉、无公害蔬菜、优质畜禽、优质水产、花卉苗木七大特色板块基地,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生猪调出大县和全省油菜专业大县。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确立以秸秆综合利用、水生资源综合开发等为主要循环载体的循环发展模式,规划“一心三区十园”的循环农业布局。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通村公路253千米,发展速生丰产林3066.67公顷,建成高产农田和高档优质稻示范基地各2000公顷,解决3.8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整修中小型水库7座、清淤渠道178千米,被评为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稳步推进村庄整治,完成129个村的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曾集雷都、高阳垢冢、吴集居民新村和丹江口库区移民新村建设有序推进。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60个,达311个。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洪森大米、凤池大米、三月花食用油等8个产品荣获湖北名牌,绿色、有机农产品达24个、无公害农产品达31个。
  把三产业作为活跃沙洋经济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扩内需、活市场、促消费。认真贯彻“家电下乡”、“万村千乡”等政策,新建农家店170个、农村综合服务社132个,完成万利家私建材城主体工程建设。规范发展房地产业。从严控制零星建房,支持、鼓励小高层和较大规模的房产小区开发,世纪华庭、长龙翠堤苑等16处房产项目开工建设或竣工,竣工面积21.4万平方米。积极推进旅游业发展。启动《中国纪山楚文化旅游区详细规划》、《引江济汉沙洋段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纪山寺旅游公路和汉江明珠大酒店主体工程建设。纪山村进入全省旅游名村行列。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调整招商力量、招商模式、安商办法和结账方式,实行镇常务副职离岗招商,开展招商引资擂台赛,全年签约项目164个,实际到位资金20.47亿元,增长98.4%;直接利用外资1440万美元,增长19.5%。纺织孵化园、立夫食品等一批投资5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先后落户。加快项目落地速度。洪森天利30万吨油料加工、熊兴化工、明弘超白压花玻璃、荆华铝业扩规、古福泉白酒、楚玉钢构、固威制衣等项目建成投产。正邦饲料、天合源电子、冰晶石、氟乙酸、长林机械、美宝药业等项目进展顺利。切实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抢抓国家扩内需政策机遇,共争取中小型水库整险加固、廉租住房建设等中央、省投资项目194个,到位资金5.2亿元,增长50.3%。
  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42亿元,增长51.8%。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7.64亿元,增长65.4%;农村50万元以上投资4.18亿元,增长104.4%;农村私人投资6.6亿元,增长0.7%。城镇以上投资施工项目248个,增加45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103个,增加34个,完成投资21.37亿元,占城镇以上项目投资77.3%。城镇以上投资中工业投资项目126个,完成全年投资17.11亿元,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1.9%,增长99.6%。经济开发区实现城镇以上投资7.9亿元,增长105.6%。
  城乡面貌不断改观。全力以赴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积极加强城市建设,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汉津大道西段延伸、老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等市政重点工程,加大城乡规划宣传力度,出动宣传车10台次,在全县各镇、村范围内走村串户宣传城乡规划法、发放法律宣传文本200余份、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加强城区重点干道绿化建设,新建、改建公共绿地面积7万平方米,启动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项目,完成胜利二街、建设街改造工程和小街小巷供水管道铺设更新工程;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50多个单位及门店进行督办,配置垃圾桶60个;清理城区“牛皮癣”800多处,没收广告传单3000余份;组织成立综合执法专班,重点整治客运车辆乱停乱靠、随意载客掉头,货运车辆乱抛乱洒,社会车辆非法营运等行为。城市形象得到提升。着力推进小城镇发展,启动13个镇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在园区、土地、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全力支持后港发展,后港镇在全市工业重镇排名上前进3位。
  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467万人次,增长4.7%,客运周转量14593万千米,增长7.5%;货运量621万吨,下降10.1%,货运周转量53129万吨千米,下降13.4%。投资1.2亿元,完成公路里程310千米,其中:县乡公路建设完成麻郭线雷巷至蔡庙段11.26千米、拾回桥至纪山郭店10千米、马蛟线后港至蛟尾段8千米的油面铺筑施工,完成荆新线至新城船闸2千米水泥路面建设,完成麻郭线蔡庙至柴集段5.4千米路基处治、底基层施工;完成90条253千米通村公路建设。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79亿元,增长9.8%。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4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51万户,下降9.7%;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02万户,达24.2万户,增长9.1%,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8.5部/百人。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2亿元,增长24.0%。其中,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5.73亿元,占全县消费总额的73.0%,增长29.6%;批发业实现销售额3.58亿元,增长31.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销售额3.95亿元,增长35.8%;其它行业实现销售额1.96亿元。
  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3345万元,增长15.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935万元,增长18.0%。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7938万元,增长24.1%。财政总支出123559万元,增长62.8%。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5.94亿元,增加11.2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09亿元,比年初增加7.1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03亿元,比年初增加3.0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35亿元,比年初增加0.19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12亿元,增加2.35亿元。全年保费收入11994万元,增长9.4%;各项保费赔付支出2328万元,增长40.5%,其中,人身险赔付金额450万元,增长15.4%。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82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中职1所,初中18所,小学60所。在校学生44661人,其中,高中、小学在校学生分别为7384人、20302人。共有在职教职工4891人。“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初中、小学入学率为100%,初中、小学巩固率分别为99.8%、100%。投入科技三项费用532万元,增长18.8%。对13个科技项目进行扶持,争取到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4个,申请专利量46件。开展科技下乡4次,组织科技培训15期,培训5510人次。
  全县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各类藏书9.7万册。大力推进“文化进户”,新建农家书屋40个;电影公司送电影下乡3000场;举办“沙洋县第二届油菜花节”;开展荆门市第十届社区文化节。围绕“国庆60周年”开展书画摄影展、群众赛歌会、红色经典卡拉OK赛等活动。全年实现5%的行政村建有专门农民体育健身场地的目标,各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举行首届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获得全民健身月与奥运同行亿万老年人健步走向北京活动全国先进地区等荣誉称号。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运动会182次,参加人数15.63万人次,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4.7万人次。有各级各类卫生事业机构369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中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各1所,镇卫生院13所,村卫生室25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02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144张。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593人,其中,执业医师474人,执业助理医师149人,注册护士461人。福利院拥有床位1860张,供养人数1533人。全年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5727人,增长5.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350人,增长10.7%;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4882人,增长0.6%;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3.79万人,参保率92.86%,提高5.76个百分点。建成廉租住房60套,对1450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实施住房租赁补贴。
    【德国政府贷款湖北森林经营项目专家组来沙洋县考察】1月9日,德国政府贷款湖北森林经营培育项目专家小组组长理查Sobet、经济学家汉斯迪特尔Bechseot一行10人来沙洋县考察森林经营培育合作项目。德国政府贷款森林经营项目,是德国政府最后一批优惠贷款,主要用于扶持发展中国家进行森林抚育管理。德国政府森林经营专家小组先后考察高阳、沈集两镇造林地块,对沙洋县森林经营培育项目前期工作表示肯定,初步确定在沈集、五里铺、高阳、曾集4个镇抚育湿地松中幼林9300亩。
  
  【汉江沙洋段首次发现娃娃鱼】3月31日,在汉江沙洋段捕到一条娃娃鱼,经渔政人员辨认,确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为荆门市首次在汉江中发现娃娃鱼。
  
  【沙洋县首次进行航空数字摄影测量】5月中旬,湖北省第一测绘院对沙洋县城区进行1:1000地形图数字航空摄影测量。这是沙洋县首次利用航空摄影新技术对城区进行数字化测量。此次航拍后,由湖北省第一测绘院向沙洋县规划处提供沙洋城区规划范围约150平方千米真彩色航空摄影,50平方千米四等平面与高程控制网,50平方千米建城区1:1000地形图数字摄影测量和50平方千米1:2000彩色正射影像图。
  
  【沙洋县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5月中旬,沙洋县获“2005—2008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称号。湖北省有5个县(市、区)获此荣誉,沙洋县是荆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
  
  【《沙洋十番锣鼓》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月15日,沙洋县申报的《沙洋十番锣鼓》,通过省非保中心专家委员会评审组审查,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沙洋十番锣鼓起源于明代,民间俗称“十班家什”,其乐班由鼓、锣、勾锣和大小马锣等10件乐器组成。沙洋十番锣鼓以“清锣鼓”演奏为代表,其马锣演奏方式在全国实属罕见,代表性演奏曲牌有30余种。
  
  【省长李鸿忠调研沙洋县维稳工作】6月28~29日,省长李鸿忠带领省委办公厅、省综治委等有关部门到沙洋县调研维稳工作。李鸿忠一行实地查看了高阳镇综治维稳中心和垢冢村综治维稳工作站,深入到沙洋县经济开发区楚玉食品、洪森天利等企业了解企业的建设及生产经营情况,检查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工作开展情况。李鸿忠等领导查看现场后,对沙洋全县上下争先竞位、不甘落后的精神,给予肯定。荆门市委书记傅德辉、市长王玲、市委副书记张良成等市领导和沙洋县委书记郑中华、县长梁早阳、县委副书记曾云等县领导陪同调研。
  
  【国家防总来沙洋县检查指导防汛救灾】7月2日,国家防总工作组在沙洋县检查指导防汛排涝、抗灾救灾工作。6月27~30日,全县普降大到暴雨。其中,李市镇降雨量266毫米,灾情最为严重,全镇23个村普遍受灾,农作物被淹3120公顷,造成直接损失超过800万元。检查组一行深入李市镇受灾特别严重的光芒村实地察看灾情,了解当地防汛排涝抗灾救灾情况。
  
  【洪森大米获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交会金奖】9月下旬,沙洋县选送的洪森公司“洪森”大米在11日闭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农产品金奖”。“洪森”大米既是全省唯一大米类获奖产品,也是荆门市唯一获奖农产品。
  
  【后港镇污水处理厂建成】12月中旬,全省确定的两个试点乡镇污水处理厂之一、全市首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后港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该工程于9月7日开工建设,投资总额441.41万元,出水执行一级B标准,采用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改良性氧化沟工艺,改善镇区环境状况,控制城镇水污染。
  
  【毛李镇发现新时期时代遗址】12月中旬,省文物部门组织的考古工作人员在沙洋县毛李镇钟桥村6组对钟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钟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2.1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约0.5~4米。考古人员在钟桥遗址发掘出土新石器时代房屋遗迹2处,翁棺墓葬16座(保存不好,仅存底部,人骨均腐朽无存),生产工具、生活器皿等各类文物100多件和大量新石器陶器残片。(汪媛)
  
  五里铺镇
  
  【概况】五里铺镇辖20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257个村民小组,9个居民小组。国土面积20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395公顷,人口50265人,其中男性26041人、女性24224人,人口出生率6.06‰,人口死亡率5.18‰,人口自然增长率0.88‰。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5亿元,财政收入180万元,存贷款余额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10元,增长17%。
  农业种植以水稻、油菜、小麦为主,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458.2公顷,粮食产量67847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6666.67公顷,油菜产量1.6万吨;生猪出栏10.5万头,家禽出笼100万只,禽蛋产量3780吨。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新增大中型拖拉机14辆、联合收割机8台、小型拖拉机15辆、水产机械12台、畜牧机械8台、插秧机20台,以机代牛资金3万元全部落实,享受国家购机补贴资金超过60万元。新建精养鱼池226.67公顷,投放各类种苗760吨;基地造林265.33公顷,湾子林20万株。围绕“一镇一品、一业为主、多业发展”生产格局,开发奶水牛示范样板,以白虎村为依托组建奶水牛基地,奶水牛、养鸡、养虾合作社的成立增强了农业生产能力。
  实现工业总产值5.5亿元,现有规模以上企业7个,主要为冶金铸造、塑料制品加工、粮油加工、砖瓦制造、服装生产等行业。
  争取国家资金380万改造全镇自来水管网,满足集镇及周边居民近万人的日常用水;投入10万元整治集镇环境,修建集镇垃圾处理场。新建通村公路11条,全长44.3千米,形成以国道、县道、高速公路为主干,以集镇为中心,以通村公路为基础的交通运输网络。宽带入网用户430户,建有移动通信营业厅8个,联通通信营业厅6个,为镇内3万手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组建群众文化活动队伍35支,其中,腰鼓队19支、文艺表演队13支、农民篮球队2支、健身操表演队1支,村村建有固定文化活动点。有初中2所,小学5所,幼儿园2所,高中1所,成校1所,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198人,助理级职称154人。有中心卫生院1所,医疗卫生站34个,其中,五里中心卫生院是一级甲等医院,集治疗、预防、康复、妇幼保健为一体,全院有医护人员63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90%以上。(镇党政办公室)
  
  十里铺镇
  
  【概况】十里铺镇辖17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46个村民小组,8个居民小组。国土面积164.4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389公顷,山林面积640公顷,水面867公顷。总户数11743户,总人口38393人,其中,男性1951人,女性18878人,农业人口30562人,非农业人口7831人。人口出生率8.08‰,死亡率3.85‰,人口自然增长率4.2‰。
  全年完成社会总产值12.55亿元,增长20.8%。完成一般预算收入95.33万元,超任务的55.6%。城乡居民存款余额29200万元,贷款余额3664万元。完成税收收入188.52万元,为预算任务110万元的171.38%,地方留成一般预算税收收入95.33万元,其中,地税完成129.24万元,国税完成59.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04元,增加624元。
  完成农业生产总值48902万元。在遭遇特大秋旱的不利影响下,通过积极推广优质稻优质油生产、农业新技术,粮油产量仍稳中有增,全镇粮食总产量48985吨,棉花总产量60吨,油料总产量8314吨。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全镇新增花卉苗木种植面积66.67公顷。出笼家禽320万只,存笼300万只,禽蛋产量14790吨,牛出栏53873头,生猪出栏53873头,畜牧总产值2.83亿元,被评为“荆门市畜牧大镇”。全年渔业总产量4435吨。
  完成工业总产值7.29亿元,增长25%;实现工业增加值2.11亿元,增长21.8%;完成招商引资项目9个,固定资产投资5970万元,占县目标计划的112.6%。新培育仙羽公司饲料厂和九堰粮油加工厂2个规模企业。全镇7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3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003万元,实现利税422万元。
  集镇建成区面积3平方千米,街道呈“十”字行。10月,总投资800余万元的汉宜路大修工程顺利完工,并对街面进行硬化、亮化、美化。新建公共垃圾桶110个,垃圾池8个,疏通下水道5千米,修复更换路灯112盏。拥有集镇中心自来水厂1个,建阳驿自来水厂1个,年供水量90万立方米。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对集镇自来水厂扩容并延伸管网,全镇自来水用户达4000户12500人,供水范围新增7个村。镇内有通村公路13条,45.7千米,技术等级四级。设道班1个,客运站1个,停车场3个,交通稽查1个,各类车辆1万辆,全年客运周转量8740万人千米,货运周转量14600万吨千米。程控电话和村村通电话3700门,移动电话用户1.7万户,建有5座信号发射塔。有线电视入户率100%。全年报刊发行量30万份,邮电业务总量突破5000万元。 
  集镇建有文化服务中心、广电网络公司、电影院各1个,建有白庙、建阳、金玉、车坪等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成立8支腰鼓队。初级中学1所,小学3所,在校学生2052人。中心卫生院1所,有医疗卫生从业人员70人,病床50张。卫生院设置临床科室9个,开设
  医技项目4个,有医疗设备25台(件)。建有村卫生室18个,村级卫生普及率100%。
  (镇党政办公室)
  
  纪山镇
  
  【概况】纪山镇辖12个村,101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民委会,7个居民小组。国土面积10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788.33公顷,其中,水田2596.53公顷,旱田191.8公顷,水域面积1200公顷,林地面积586.67公顷。总人口26235人,其中,男性15030人,女性11505人。全年出生123人,死亡161人,自然增长率0.19‰。集镇规划区面积1.5平方千米,建成面积1.2平方千米。
  完成税收收入306万元,其中,国税76万元、地税230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500万元,其中,信用社存款余额4500万元,邮政存款余额5000万元,增长26%。全镇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13个,实际到位资金9525万元,增长114.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3个。农民人均纯收入5765元,增长13.5%。
  完成农业总产值2.86亿元,增长8.5%。新增花卉苗木种植面积66.67公顷,达600余公顷。新增优质稻种植面积53.33公顷,达2000公顷。新建畜禽养殖小区3个,生猪出栏4.98万头,家禽出笼77.54万只,禽蛋产量2860吨,分别增长30.5%、36.9%和59.9%。发放发放各种惠农补贴资金658万元。
  完成工业总产值6.02亿元,实现增加值1.45亿元,分别增长21.7%和24.6%;其中,规模工业完成产值4.65亿元,实现增加值1.38亿元,增长110.3%和113.3%。新增规模企业3个,达15个。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8亿元。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增长65.2%和81.2%。新建严庙、更新2个村级卫生室,投资172万元完成纪山卫生院新住院大楼建设;投资220万元完成白龙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220万元启动集镇自来水厂改造工程;投资30多万元新修岳山小学教师宿舍12套,完成纪山中心小学校门改造征地工作。集镇道路和村级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公路通车里程达56千米,其中,等级公路26.6千米。全镇程控电话总装机1860部,增长12%。有电视模拟用户1294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653户,可接收电视节目45—77套,无线电视用户641户,可接收电视节目42套,广播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6%,宽带入网用户218户。全年供电量1152万千瓦时,增加90万千瓦时,增幅16%。售电量960万千瓦时,增长10%。其中,工业用电399万千瓦时,增长10.3%;农业用电253万千瓦时,同比持平;商业用电16万千瓦时,同比持平;照明用电268万千瓦时,增长1%。规模以上企业用电量209万千瓦时,增长0.6%。
  成功举办中国•荆门第二届油菜花旅游节沙洋分会场暨纪山庙会,申报纪山村为全省100个旅游名村之一。《纪山楚文化旅游区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投资600万元完成207国道至纪山寺二级旅游通道建设,投资77.2万元完成纪山寺至川店2组的旅游道路建设。总投资达1000多万元,加快以纪山寺扩规为重点的旅游景点景区建设。通过全市旅游名镇考核,被评为“先进单位”。
  全镇有学校4所,其中小学3所、初中1所,在校学生143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学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全镇各类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36人,有床位45张。(镇党政办公室)
  
  拾回桥镇
  
  【概况】拾回桥镇辖17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国土面积14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433.87公顷,总人口47360人,其中,男性21938人,女性26432人,全年人口出生率6.75‰,人口死亡率3.85‰,人口自然增长率3.27‰。
  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7.8亿元,增长28%;完成国税、地税收入171万元,增长17.9%;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6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100元,增长11.3%。
  实现农业总产值4.5亿元。农作物播种面积11724公顷,粮食总产57394吨,棉花总产128吨,油料总产10765吨;生猪出栏48136头,家禽出笼108万只,禽蛋产量3203吨;水产品产量9689吨。形成粮油、畜禽、蔬菜、水产、林业5大支柱产业。建成优质稻生产基地4666.67公顷,优质油生产基地4666.67公顷;以汉宜公路为走廊的333.33公顷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年产蔬菜8.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900万元;以王桥村为轴心的养鸭基地,实现养鸭30万只;以桥河、马新等村为轴心的400公顷水产养殖基地;以老山村、古林村为轴心的266.67公顷林业、花卉基地,形成“南鱼北林中间菜”的农业产业板块经济格局。
  完成工业总产值3.3亿元,增长71.5%;实现工业增加值1.01亿元,增长57.4%。新增元凤饲料有限公司、章华粮油机械有限公司、华源新型建筑有限公司3个规模企业,全镇规模企业达10个。发展壮大楚小鸭食品有限公司、楚峰粮油有限公司、东升碳素有限公司、正军粮油有限公司、华源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章华粮油机械有限公司、宏兴饲料有限公司、五八粮食加工厂等骨干企业。促成正邦集团投资1亿元的生猪养殖项目落户古林村,带动全镇生猪养殖业快速发展。
  新修通村公路23.5千米、通组公路62千米;新建沼气池200口;涉及11个村、21个组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工,1.5万人用上放心水;投入资金40万元实施集镇路灯改造工程;投入资金30万元实施福利院改造工程,福利院条件进一步改善。
  五八村、丁新村、马新村开通无线数字低音调频广播,王桥村等8个村新建农家书屋,丁岗村等4个村修建篮球场,老山村、工商街社区等12个村(居)建起远程教育站点,桥河村等9个村配置了电脑,村级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全镇有普通中学1所,中学生人数1325人,小学4所,小学生人数1720人,幼儿园3所,幼儿人数460人。拾回桥卫生院设住院部、中心门诊、一门诊、二门诊、五个地方卫生所,开放病床80张,有职工160人。(镇党政办公室)
  
  后港镇
  
  【概况】后港镇辖30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居委会,386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273.79平方千米,耕地8545公顷。总人口78308人。其中,男性39889人,女性38419人,出生781人,死亡35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2‰。系省级工业示范小区和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省政府重点联系的十五个镇之一,楚天明星乡镇,第二、三、四届“楚天杯”小城镇和荆门市十强工业重镇之一。
  实现社会总产值52.7亿元,增长38.8%,工农业总产值45.6亿元,财政收入2529万元,增长68.6%;存款余额6.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100元,增长11.7%。
  完成农业产值10.6亿元,主要产品产量:粮食87117吨、棉花288吨、油料15303吨、水果6129吨、蔬菜63500吨、生猪出栏10.2万头、家禽出笼119万只、水产品产量45836吨、禽蛋2374吨。新建24个专业合作社,全镇通过农机补贴购置插秧机35台,旋耕机22台,大型收割机4台,手扶拖拉机96台。年内,建成1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5333.33公顷“双低油”生产基地,10万头优质三元杂交猪繁育基地,100万只家禽养殖基地,666.67公顷蔬菜、林果基地。落实名特优水产喂养面积5333.33公顷,以湖北荆乔水产有限公司为龙头,形成了集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水产产业,盛产龟、鳖、蟹、鳜鱼、银鱼、珍珠等名特水产品,年产量3600万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年实现渔业综合产值4亿元。
  完成工业总产值35亿元。有各类企业1100多个,其中亿元企业5个,规模以上企业18个。湖北荆玻新兴建材有限公司的玻璃、瓶罐、建材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生产的加厚玻璃和超薄玻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南五省最大的平板玻璃生产基地;蛟龙蛋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蛟龙”牌绿色食品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全镇规模企业总产值17.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2亿元。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社会固定资产投入5.83亿元。建有两大农贸市场,形成年吞吐量2万吨的水产品运销批发市场。进一步加大沼气池、水利设施、安全饮水以及通村公路等关系民生工程的投入。狠抓黄场、黎桥、黄歇村为中心的能源建设项目,建成200口沼气池;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确保1.5万人的安全饮水;渠道硬化27条,总长度13.96千米,清淤渠道4.9千米,新建和扩建堰塘115口,新开挖万方大堰2口,新增蓄水量32250方。修复水毁工程3处,投资8万元。加固加高堤防840米,投资28万元;完成24.8千米的通村公路任务,均为水泥路,并全部验收合格,对破损路面的维修和养护做到100%。集镇现有街道17条,全长11.4千米,路灯323盏,绿化覆盖面积29公顷。
  集镇建有文化广场和休闲广场各1处,建有能容纳826人的文化中心1所。经资源优化整合,后港镇学校数量大幅减少,现存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9所,成人学校1所。有中心卫生院1所,中心村卫生院5所,村级卫生站25个,社区卫生站4个。
  (镇党政办公室)
  
  毛李镇
  
  【概况】毛李镇辖23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国土面积16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683.6公顷。总户数9786户,总人口41577人,其中,男性21653人,女性19924人。农业人口38522。全年出生人口480人,死亡人口24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6‰。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7亿元,占年计划的116%;完成工商税收115万元,占年计划的125%;新增规模企业2个,完成工业增加值2180万元,占年计划的109%;完成城镇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50万元,占年计划的136%;农民人均纯收入6290元,增加769元。
  粮食总产38888吨,增长4.6%,油料总产6441吨。推广“稻—荸荠”种植模式,荸荠种植面积800公顷,亩产3.1吨,总产量37842吨。水产资源丰富,是荆楚水产品集散地之一,盛产“四大家鱼”和鳜鱼、鳝鱼、龙虾、螃蟹等名优特产品。全镇养殖水面4000公顷,其中,精养水面1333.33公顷。年产鲜鱼3万吨,产值1.98亿元。新建借粮湖、南湖、澎湖、八一垸、大路港等小龙虾专养、精养基地,带动全镇小龙虾养殖面积1000公顷,总产量达1800吨,扩大网箱养鳝示范基地6万平方米,新建罗非鱼养殖示范基地20公顷。生猪养殖取得突破性发展,澎湖生态养殖公司规模扩大,弘益养殖公司建成投产。生猪出栏6万头。江新、南岳、桥院万只蛋鸡养殖小区3个,年家禽出笼65万只,禽蛋产量3200吨。
  引进项目6个,完成招商引资5500万元。其中,投资2000万元的沙洋固威制衣有限公司落户沙洋经济开发区,弘益养殖有限公司、鲁店东方连锁超市、长湖制衣有限公司扩建、毛李宾馆、沙洋长湖人家水产品深加工项目、借粮湖旅游项目正在洽谈中。争创精品名牌,注册沙洋“小农人”荸荠加工有限公司并建成投产,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包装销售20吨,平均价格达4元/斤。
  投资20万元改造借粮湖岛上电力设施,修建借粮湖岛旅游公路1.5千米,并积极争取省海事处扶持,批准设立2座码头和购买机动船舶,引资新建长湖水乡宾馆,乡村休闲特色旅游有了实质性突破。筹资26万元带动各方投资近百万元完成叶湾六组新农村示范点规划建设。修建通村通组公路60千米,硬化渠系32千米,被评为全县农村道路建设先进单位。投资15万元维修集镇道路、安装垃圾桶、更换路灯设施,集镇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实现全镇数字电视全覆盖。
  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7个,农家书屋5个,腰鼓队5支。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5所、中心幼儿园1所。镇卫生院1所,卫生所4个,村级卫生室16个,全镇参加新型合作医疗3470人,参合率达89%。(镇党政办公室)
  
  官垱镇
  
  【概况】官垱镇辖2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207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14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931公顷。总户数9865户,人口38035人,其中,男性19039人,女性18996人,全年出生人口380人,死亡人口336人,人口出生率9.99‰,死亡率8.83‰,人口自然增长率1.16‰。
  财政总收入1561.27万元,财政支出1552.62万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8亿元。年末存款余额1.59亿元,贷款金额4609万元,商品零售总额9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16元,增加678元。
  农业总产值4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7217万元,畜牧业产值13056万元,水产业产值9582万元,林业产值231万元。粮食产量64750吨,棉花150吨,油料8300吨,生猪出栏39504头,水产品产量9131吨,家禽出笼60万只,禽蛋产量1810吨。以“中国香稻”为主的优质稻种植面积1333.33公顷,二类优质稻面积3133.33公顷,优质稻种植率100%。是荆门市唯一的优质稻产业示范镇。发展市级生猪养殖区1个(昊阳生猪养殖区)、县级生猪养殖区4个(五星、爱国、黄金、友好生猪养殖区),规模化、优质化生态养殖逐步形成。下发粮食直补金、农资综合补贴金、良种补贴金共计980.15万元;下发家电下乡补贴73.08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0.22万元。
  拥有大小堰塘1130口,小(Ⅱ)型水库3座,滚水坝6座,中小型湖泊6处,蓄水量1300万立方米。30千瓦以上电力排灌站44处,装机66台5067千瓦;30千瓦以下电力排灌站115处,装机2200千瓦,有效灌溉面积4466.67公顷,旱涝保收面积4000公顷。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546万元,对马沟优质稻板块基地项目区的雷场、张庙、马沟、斋巷村和郑家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亚南村的水利设施进行改造,新建泵站4处,打机井8口,修U型渠65000米,改造高产示范田1333.33公顷,安装频振灯500盏,主推“稻鸭共育”、“鱼鸭共生”生态种养技术,灯光诱蛾技术,“猪—沼—稻”生态家园模式,免耕抛秧为主的轻简化栽培技术,稻田养虾技术,稻田养虾面积333.33公顷,初步形成马坪片绿色无公害农业产业区,同兴、马沟、大文稻田养虾产业区,农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
  完成工业总产值14.8亿元,增长48%;工业增加值4.23亿元,增长66%。有规模以上企业8个,其中,亿元企业3个。个体工商户780个,实现利税1300万元。
  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00万元。投资23万元实施官垱集镇汉宜路工程项目。修建休闲小道,硬化汉宜路人行道,兴建花坛18个,栽植海桐球、紫微、红继木等绿化树种15000多株。有通村公路29条83.4千米,全镇24个村、1个居委会全部通油路。集镇面积1.55平方千米,绿化面积0.4平方千米,安装路灯150盏。有程控电话容量5000门,电话用户3800户。报刊发行量0.8万份。
  有影剧院1个,初级中学1所,小学4所,幼儿园1所,中小学教师258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80人,初级职称81人。在校学生246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卫生院1个,卫生所3个,卫生站24个,医护人员110人,病床50张,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1500人,农民参合率83%。(镇党政办公室)
  
  李市镇
  
  【概况】李市镇辖23个村民委员会,172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国土面积93.2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702.53公顷。人口42926人,其中,男性21646人,女性21280人。农业人口36709人,人口出生率7.67‰,人口自然增长率2.37‰。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7亿元,财政收入639.35万元,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1.3亿元,贷款余额0.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600元,增加903元。
  实现农业产值2.79亿元,棉花种植面积1640公顷,单产101千克,总产2481吨。油菜种植面积1393.33公顷,单产150千克,总产3131吨。生猪出栏6.02万头,家禽出笼106万只,水产品产量3080吨。建有14座排涝泵站,装机395千瓦,排水量27.15立方米/秒。
  实现工业产值9亿元,工业企业154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个。棉花加工企业29个,年加工能力8万吨,成为江汉平原最大的棉花加工生产销售集散地。全年引进项目7个,完成招商引资1.1亿元。
  建成通村公路8条,总长98.2千米。水路交通发达,境内汉江航道长15.2千米,上溯至襄樊,下可达武汉。江汉航线(新城至洪湖螺山)境内长1511千米,北入汉水,南通长江,可常年通行300吨船舶。有乡村邮路3条,128千米。固定电话用户4150户,宽带用户660户,移动用户13000户,联通用户2400户,有线电视覆盖全镇。
  有文化站、电影院、电影放映队,民间花鼓剧团3个,农家书屋3个,腰鼓队5支。有普通中学1所,小学6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小学教育普及率99%,幼儿教育普及率100%。有卫生机构25个,卫生技术人员212人。李市卫生院为农村一级甲等医院。有村卫生室23个,乡村医生62人。全年发放救济款9.03万元,优抚金8.6万元,按国家标准向丹江口移民发放扶助资金58.04万元。城镇低保495人,发放资金67.9万元,农村低保941人,发放资金51.8万元。(镇党政办公室)
  
  马良镇
  
  【概况】马良镇辖12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128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小组,国土面积11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016.27公顷,河流面积1085.34公顷,湖泊面积34.09公顷,坑塘水面646.47公顷,林地面积1020公顷,总人口40821人,其中,男性20685人,女性20136人。人口出生282人,死亡194人,出生率6.85‰,人口自然增长率2.1‰。
  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2.9亿元,增长15%,财政收入1175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增加800元,增长16%。
  完成工业总产值10.73亿元,增长16%,其中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亿元。现有企业39个,其中建材行业2个,非煤矿山25个,棉花加工企业12个。新增规模企业3个,达9个。完成招商引资8153万元,占任务的107%。
  完成农业总产值2.17亿元,增长7%;粮食总播面积3687.93公顷,总产15466吨,增长6.7%;棉花种植面积2768.2公顷,皮棉总产量3639吨,其中,彩色棉(棕色)333.33公顷;油料种植面积615.27公顷,总产量1494吨;造林面积120公顷;生猪出栏47630头,牛出栏3105头,羊出栏4200头,禽出笼72.25万只;生产食用菌300万袋,其中,马良镇食用菌生产基地生产150万袋(黑木耳50万袋,金针菇100万袋);大葱种植80公顷;向外出输出务工人员7000余人,年创收入9360万元。以农村“三改一建”(改厕、改灶、改圈、建沼气池)为突破口,完成沼气池建设350口。全年发放退耕还林工程补助金16.1万元,良种补贴907798.25元,粮食直补1458174.86元,综合直补3090534.42元,合计5617507.53元。
  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6亿元,占年计划的116%。投资120万元解决张集、耀星两村1300户5500人的饮水问题;投资460万元建设通村公路7条20.2千米,超额完成10.5千米的通村公路建设任务,并对已建40.4千米通村公路进行维修养护。建有移动、联通通信基站各12座,固定电话装机容量4000门,固定电话用户2800个,有限电视用户3200个,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000个,模拟信号用户1200个,网络宽带用户630个。
  建有文化服务中心1个,学校4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1682人,教师181人,有医院1所、村级卫生站12个,医务人员100人,其中乡村医生40人;病床位80张。有32261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6.89%,参合资金967830元;有450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资金46000元,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向社会捐款16320元。(镇党政办公室)
  
  高阳镇
  
  【概况】高阳镇辖24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44个村民小组、11个居民小组。国土面积19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787.73公顷,水面1400公顷。总人口46316人,其中,女性22530人,男性23786人,农业人口37286人,全年出生人口333人,死亡人口175人,自然增长率为3.41‰。
  实现财政收入160万元,占目标任务的103.23%;完成工农业总产值8757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8357万元,增长58%;农民人均纯收入5940元,增长10%。
  农业总产值49611万元,增长19.5%,其中,粮食总产5.85万吨、棉花758吨、油料9998吨、金针菇4000吨;林业产值1070万元,植树造林达246.67公顷,约32万余株;畜牧业产值16123万元,生猪出栏53213头、肉牛16367头,出笼家禽51.09万只;水产业产值9704万元,淡水养殖面积1450公顷,水产品产量8987吨。养殖园区出栏肉牛4500头,销售收入3600万元;种植双孢菇15000平方米,产双孢菇40多万斤;金针菇种植农户710户,产金针菇600多万袋。食用菌产值达1500万元,获纯利1000多万元,种植户户均增收1.5万元,被评为2009年度“全市畜牧生产大镇”。发展稻虾连作面积300公顷,发展科技示范户360户,其中,水稻种植示范户120户、油菜种植示范户180户。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上级补助资金30万元,吸纳社会资金60万元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维修泵站1处,开挖U型渠3千米,硬化渠道3千米、开挖万方大堰5口,维修病险水库1口,建成农村沼气池300口。
  高标准建设农民新村,被列为全省8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镇之一。选定垢冢、吴集两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建造功能分区、产业配套、经济循环、生态宜居的农民新村小区,新村小区按照“住宅城市化、生产工厂化”的要求,农民新村配套修建食用菌大棚、“165”模式牛舍,形成产业与新农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受益。
  完成工业总产值37966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300万元、实现利税132万元,分别增长79%、277%;招商引资大项目3个。分别是投资6600万元的熊兴化工硫酸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氟乙酸项目和投资4000万元的商品混凝土项目。
  完成易集、苏集、枣林、兴龙村的通村水泥公路建设,总里程17.3千米。全镇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900户,无线数字电视用户1000户,电视覆盖率90%。全镇有幼儿园1所、小学5所、初级中学2所,有教师330名,学生2659名。有卫生院1所,卫生站2所,村卫生室(所)25所,医护人员134人。有36216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95.5%,15000余人受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800人,其中,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040人,福利院收养93人。
  (镇党政办公室)
  
  沈集镇
  
  【概况】沈集镇辖23个村民委员会、230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13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2360户。拥有国土面积19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026.47公顷。总人口39374人,其中,男性20020人,女性19354人。出生率8.39‰,死亡率4.18‰,人口自然增长率4.21‰。
  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0.94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87.97万元,增长10.8%。批零、贸易、餐饮业4329.5万元,城乡居民存款余额27600万元,贷款余额20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000元,增长率18%。
  完成农业总产值4.05亿元。粮食总产量64067吨,增长6.9%;油料产量12369吨,减少15%。家禽出笼65.65万只,生猪出栏5.13万头,牛出栏6314头。优质稻种植规模扩大到4000公顷,优质油菜板块基地3333.33公顷;水产养殖面积1333.33公顷,形成万亩稻虾连作、堰塘养虾,千口网箱鮰鱼养殖及千亩罗非鱼养殖等特色养殖板块;在帅店村建成年出栏肉牛5000头的肉牛养殖场;完成速产丰产林基地造林260公顷,改造湾子林25万株。帅店农业循环园区初步建成肉牛养殖、食用菌、有机稻、生态林、红薯五大基地。年出栏5000头肉牛的荆源生态养殖公司落户园区,存栏肉牛500头的一期工程竣工,二期工程即将投产;万亩生态林基地基本形成;食用菌基地开始筹建;与沙洋龙池公司签订有机稻种植订单66.67公顷;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发展红薯订单133.33公顷。
  完成工业总产值6.89亿元,增长20%。有工业企业20多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新增2个(京联石膏、云洲米业)达9个,工业总产值2.77亿元,增长68.9%。个体工商户发展到488个,经营产值3000多万元。全年引进项目5个,引进资金5400万元。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92万元,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元。维修各级渠道20条15多千米,开挖维修堰塘300多口,完成万方大堰8口,硬化渠道6.8千米,水库除险加固1座。在凤桥、林院、唐店等村开展沼气池建设,新建沼气池270口。建成通村水泥路11条,30.1千米,全镇通村公路里程达71.1千米,完成通村公路总任务的130%,通村公路绿化20千米。全年客运周转量500万人千米,货运周转量2600万吨千米。程控电话和村村通电话2800门,移动电话用户1.6万户。全年报刊发行量1500多份,邮电业务总量200多万元。
  全镇有影剧院1个,集镇有线电视入户率100%。成立腰鼓队、健身队、民间艺术团等文艺团队。在雨林、彭堰、王田等村建立农家书屋。有初级中学1所,成人学校1所,小学4所,在校学生2800余人。中心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80人,病床50余张,各种医疗设备40余台。全镇农业人口中有31777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2%。
  (镇党政办公室)
  
  曾集镇
  
  【概况】曾集镇辖22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国土面积21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7086.67公顷,林地面积3151.83公顷,水域面积3726.49公顷。总人口48790人,其中,男性24946人,女性23844人,出生414人,死亡32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53‰。
  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6419万元,实现财政收入95万元;存款余额22316万元,贷款余额3475万元。招商引资5450万元,增长52.3%;农民人均纯收入5430元,增长14.9%。
  农业总产值55720万元。双低油种植面积5466.67公顷,优质稻种植面积5333.33公顷,粮食总产量76879吨,其中,双低油菜籽产量16041吨。有2个省级养殖小区(瑞达和雷都)和4个县级养殖小区,生猪出栏105090头、牛出栏3228头,家禽出笼66.88万只、禽蛋产量3128吨。水产放养面积2144公顷,水产品产量9490吨。农机总动力为5.7万千瓦,各类拖拉机5939辆。新增农机77台,享受国家农机补贴116.89万元。“五洋农机专业合作社”由18人发展为175人,实现经营服务总收入328万元,并获得“湖北省十佳农机专业合作社”称号。建设沼气池751口;开挖维修堰塘520口,新增蓄水量21.5万立方米;清淤渠道45千米;修复农田水利建设30多处;硬化渠道4.74千米,完成土方42.3万平方米。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投资510万元的雷都新村居民点建设接近尾声,首期40户居民即将入住;张池村农业产业化万亩高产农田改造工程完成;总投资448.85万元的万里村迁村腾田工程动工;孙店村接纳丹江口移民工作进展顺利,人均1.7亩的耕地及相关宅基地落实到位。
  工业总产值50699万元。民福油脂公司、雷巷粮油加工厂等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全镇工业经济指标得到提升。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716万元,实现利税280万元。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170万元,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投资11330万元,实现税收95万元。通村公路32.8千米,完成31千米公路养护任务。改善集镇环境,投资44.5万元扩宽硬化集镇主干道2779平方米,铺设、清淤下水道829米。造林243.33公顷,弯子林植树20万株;超额完成通村公路植树任务,栽植意杨、樟树等树种14400多株;建设13.33公顷苗圃,有意杨、樟树、桂花、广玉兰等多个品种。固定电话容量3750门,宽带用户330户;移动、联通通信基站各10座;有35千伏变电站1座,配电室198个,用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100%。
  全镇有9个村建立“农家书屋”,有25个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有初级中学2所,成人学校1所,小学6所,在校学生2800余人。中心卫生院1所,分院1所,医护人员134人,病床60余张,各种医疗设备30余台,总值10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6798人,参合率91%。农村低保户716户,1139人,城镇低保户150户,200人,实现应保尽保。争取移民困难户危房改造12户,补贴资金6万元。实施大病救助18户,救助资金6万元。对困难户实施临时救助400户,救助资金20万元。(镇党政办公室)
  
  沙洋镇
  
  【概况】沙洋镇辖3个行政村,10个居民居委会,128个居民小组,18个镇直单位,135个辖区单位。国土面积3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014.33公顷。总户数23778户,总人口54555人,其中,男性26961人,女性24594人,农业人口12917人。出生人口359人,出生率5.89‰,死亡人口236人,自然增长率2.25‰。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484万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92亿元,增长12.2%;招商引资额1.19亿元,增长119.3%;地税收入1483万元,增长2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90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4994元,增长13.7%。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347.3万元,主要产品产量:粮食8261吨、棉花、皮棉365吨、油料1025吨、蔬菜19181吨、生猪出栏24236头、家禽出笼28.9万只、水产品产量984吨、禽蛋449吨。名优水产养殖面积239.67公顷,虾稻连作面积达263.33公顷,引进盛亚养殖、聚源生态农业2个龙头企业,县级以上标准的畜禽养殖小区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9个。全年发放“两补”资金124.08万元,良种补贴17.53万元,农机具补贴31.1万元,家电下乡产品补贴31.33万元。
  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6亿元,引进客商30余个,引进资金4.6亿元。个体工商户1800户,私营企业140个,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6个。
  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增长98.4%。投资124万元铺设沙童线水泥路5.3千米;投资34万余元修复水毁工程2处,完成土石方2.4万方,砌体240方,埋设管道340米,硬化渠道1200米,清挖沟渠1.4万米,投劳1.5万个,机械18台,打抗旱机井5口;投资10万余元在友谊村九组进行旱改水,架设低压线1千米,维修泵站1座,修建U型渠800米。三峡土家族村是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投资100余万元在三峡土家族村开展村庄整治。集镇通村公路1条,共5.3千米。
  全镇有“九九民间艺术团”、“扇舞队”、“腰鼓队”等社区文艺团队。有各类学校5所,其中,初中1所,小学2所,成人学校1所,教师260人,在校学生1789人。有卫生院1所,其中医生35人,护士40人,病床65张。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1477人,农民参合率100%。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724-8886979 传真:0724-8886979 邮箱:jmccoo#qq.com
地址:荆门市亿达世纪花园绿苑外街6-7号 邮编:4482000
Copyright © 2004-2024 湖北启博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